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小康”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全面小康的憧憬即将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视野审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对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是中华民族对繁荣盛世的期盼。早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就用“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词句反映人民群众生活艰辛,对生活安康的强烈渴求。《礼记·礼运》中则把“小康”描绘成仅次于“大同”理想社会的一种人民富裕安康的社会形态。《孟子·梁惠王上》中设想了一个“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温饱型小康生活标准。南宋诗人陆游发出“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的呐喊。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苦苦探索“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的治国之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小康社会的期盼和追求世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理想。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艰辛探索实现“小康”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并将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其中第二步就是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对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目标都作了重要论述,其中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号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并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

从小康目标的确立到总体实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和决策,我们党不仅对小康目标保持一脉相承的战略定力,而且根据人民意愿和形势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使这一目标不断拓展,充满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奋力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更要在“全面”上下功夫。

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国各族人民,每一个人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受成果。贫困人口、弱势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城乡、沿海和内地、东部和中西部、发达地区和后进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等都平等参与,共同进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的短板。要突出解决短板,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物质文化享有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求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而且要求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必须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让人民群众满意了,让人民群众认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用聪明智慧、辛勤劳动不断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这一伟大目标奋勇进军,取得决定性成就。如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收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变成现实,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基础。我国经济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强大精神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政治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宽广而美好的前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极大地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创造历史伟业的拼搏精神,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崭新道路。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是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巨变。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这是世界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结出的丰硕成果,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机活力,为发展中国家、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河北日报作者:周振国 陈建伟